4-8 1958北京补校一年后的高考

北京石油学院

石油工程, 榜上有名

经过一年多在北京华侨补习学校理工班再一次全面复习高中课程后,我第二次参加中国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1958年中国高考,我报考了五个大学。如同1957年,我的第一报考志愿为北京大学天文物理系,第二报考志愿为清华大学建筑系。1958年,我认真地选择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为第三报考志愿。

那一年,我满怀信心地预期,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将录取我这个归侨学生,而清华大学,尤其是北京大学天文物理系,由於政治因素再一次排斥我而不予录取。

回顾当时情况,我能预期报考北京石油学院成功的主要根据如下:

(1) 中国在1949年以前的一百多年,历经孙中山先生领导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皇朝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及国共内战,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因形势与环境实际情况而不能大力发展工业。作为国家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动力的能源工业甚为落后。作为能源工业最重要部分的石油工业更是非常薄弱。当时,中国没有自己强大的石油地质勘探,钻井采油,输送炼制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任凭外国人员把中国定为贫油国是使中国领导及其技术人员无法接受的。在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领导下新建立的八大工程学院中,北京石油学院是其中最重要院校之一。该学院必然将迅速发展,大量招生。

(2) 当时,石油工业技术几乎全是美国,欧洲,及原苏联等少数国家的研究与开发成果。有关技术资料,图书杂志,专利文件,以及其他与教材有关的出版物,中国没有为其保密的必要。因此,北京石油学院不会把归侨学生拒之门外。

(3) 1958年,中国大跃进必然鼓励大学增加招生人数,以加速培养工程技术人员。

(4) 我本已是优秀学生,数理化中英文等科成绩均达水准,中国当时的政治知识也已掌握,又经一年复习准备,1958年高考将会榜上有名。

不久,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学生高考录取名单公布,我完全没有出乎意料地被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录取。由此,我骑上千里马,奔向新的人生旅程。后来,石油及整个能源工业的丰富知识,以及研究开发和工程经验,在我一生资历中,写下了可引以自豪的篇章。

(David C. Huang September 2008 USA)

Share